我国南海储存800亿吨新能源是天然气的60倍未来能取代石油吗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光明网】。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有几率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的科学家们在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中发现可燃冰。随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纷纷派出科考队,在自己的领土上寻找。
他们不仅在北极、南极等极地发现了可燃冰,还在深海的沉积物中找到了大量的可燃冰,然后储存起来。
短短三年,中国就在南海北部的神狐海域进行了可燃冰试采,成功地从海底提取出了可燃冰。然而,可燃冰的开发利用也很难。
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深海沉积物中,水深动辄几百上千米,水压极高,温度还很低。
虽然可燃冰被视为清洁能源,但它也有一个潜在的风险。可燃冰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部分甲烷气体泄漏到大气中。
同样重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来比较,甲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之多。
可燃冰中包含的碳元素,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碳储量的两倍还多,甚至有可能超过了所有常规化石燃料的总和。
而可燃冰中蕴藏的甲烷资源量,更是全球天然气资源量的60倍之多。可是,开采可燃冰并非易事。
面对可燃冰开采的种种挑战,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不甘示弱,探索出了很多种技术。
而为了在国际上的排名,一些国家甚至制定了可燃冰开发的时间表,力争在未来几十年内实现可燃冰的规模化利用。
虽然可燃冰前景光明,但石油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还是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近些年在全世界内,没有一点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大规模地从国外购买原油。
在这些地方,原油被炼化企业加工成各种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然后供应给工业生产和我们的日常生活。
除了加工成燃料,石油还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它可以被制成塑料、合成纤维、橡胶等很多材料,大范围的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纺织等领域。
为了确保石油进口渠道的稳定,中国加强了与中东、非洲、俄罗斯等传统产油国的合作。
当最最重要的,还是要全力发展国内的石油勘探开采和储备,这样才可以提高自给率,也能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
按照规划,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后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新的保障。
如果可燃冰能够大规模开发利用,将极大缓解中国的能源压力,也将改变全世界能源的供需格局。
未来可燃冰将成为各国争相开发的战略资源,可燃冰储量丰富的国家,将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慢慢的提升,人类终将找到更加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