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激增600倍!日本、美国等地“疯抢”中国“地沟油”国内市场呢?


  不久前,美国政府公布了一组数据:2024年上半年,美国进口餐废油脂约100万吨,这其中有近60%来自中国。另外10日,日本企业引能仕与当地一家大型供餐企业达成了废弃食用油收购协议,日本国内的三大石油企业都表示,今后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产量,还将会从海外进口废弃食用油。

  餐废油脂,即我们俗称的“地沟油”,主要从餐厨废弃物中分离产生。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2023年美国进口中国“地沟油”占比约50%,在2022年这一数字仅为0.1%。两年时间激增600倍,背后是什么在助推?国内的“地沟油”到底有什么魅力?

  作为国际大宗贸易物资,餐废油脂有个专门的英文名Used Cooking Oil,UCO。除了从泔水中回收的地沟油,餐废油脂还包括使用后的植物油和劣质动物油脂等不可食用的油脂。

  如果不做处理,这些油脂会造成大面积的水体污染,还可能被重新端上餐桌。而回收处理之后可以制备低档工业油酸、硬脂酸和工业油脂;制备无磷洗衣粉;制取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

  中国近几年一直是全球UCO的最大出口国,2023年出口量达181.8万吨,仅美国就从中国购买了71.8万吨。今年仅上半年,美国就从中国进口了60万吨。餐废油脂需提前处理才能作为商品交易。由政府特批的公司从各餐馆回收的泔水,泔水通过管道进入油水分离设备,经过沉淀、加热、三相分离等工序被分离出合格的餐废油脂。

  美国大量进口餐废油脂原因之一是为了生产生物燃料。在大量使用餐废油脂之前,生产生物燃料的原料是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一旦国际油价上升、粮油价格下降,这几种食用油就会转为生产生物柴油。因此,餐废油脂交易量受碳税政策及补贴、国际粮油价格和国际油价等因素影响。

  在节碳政策层面,会根据从植物种植到生物柴油生产的全部过程来计算节约的碳数:大豆节碳50%-70%之间,菜籽在45%-65%之间,棕榈油在20%-65%之间。由于餐废油脂本身属于废料,原料生产的碳排放已经被算到了最初的食用油生产上。相当于0碳排放获得的原料生产为燃料,其碳减排能达到85%。

  为了满足碳排放标准,在美国若使用餐废油脂生产生物燃料,美国联邦会为每加仑(1美制加仑=3.785升)补贴1美元,而各州还会有自己的补贴政策,如加州每加仑最多还能补贴2.5美元。因此,如果某加州生产企业进口1吨餐废油脂生产生物柴油,最多能获得约6000块钱的补贴,而作为对比1吨柴油仅需7200元。

  中国对美国的用餐废油脂出口在2023年突然井喷,之前几乎为零。另一原因便是此前中国用餐废油脂出口主要是欧洲,但2023年德国在内多个欧洲国家对中国用餐废油脂的真实性质疑(认为中国在用餐废油脂中添加棕榈油)而加以禁止进口,这也导致出口目的地的大幅变动。因此,这两年餐废油脂在美国成了挣大钱的宝贝。

  另外,美国进口“地沟油”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经过精炼处理后能够转化为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煤,可拿来替代传统石油燃料,尤其是在船舶、航空运输领域。

  航空业对全球GDP的贡献为3.5万亿美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为3%。

  近四年来,美国的清洁能源投资实现了近60%的显著增长,生物燃料产业也是重要投资发展方向。

  于是,2021年还是“地沟油”净出口国的美国,到2022年就成为了净进口国。

  作为“地沟油”另一重要市场的欧盟,去年通过了一项航空运输业新规,要求到2025年欧盟机场起飞的飞机所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需占总燃料的2%;到2035年、2050年占比需分别达20%和70%。

  因此,美国、欧盟等国家地区必须加大“地沟油”进口力度,才能确保这些目标顺利实现。

  美国“到2050年航空燃料全部由可持续航空燃料替代”,我国在今年7月印发的《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精确指出,要“加强可持续航空燃料研发应用”。

  另外于今年10月10日,日本最大石油公司引能仕与当地一家大型供餐公司达成了废弃食用油收购协议,用来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截至目前,引能仕已经与20家企业或团体就废弃食用油收购达成协议。目前,日本多家石油公司都在加速推进这种燃料的量产和普及。

  把可持续航空燃料与传统航空燃料按照3:7的比例混合,一年的产量可以从东京到伦敦飞行700次,该公司使用的废弃食用油回收自餐饮店等。目前,日本国内的三大石油企业都表示,今后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产量,还将会从海外进口废弃食用油。

  早在去年年底,国家能源局就已经出台了《关于组织并且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表示将通过组织并且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拓展国内生物柴油的应用场景。

  到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正式公示19个市、区、县以及3家企业共22个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项目。

  6月5日,加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的国产大飞机C919经过约一个多小时的飞行后,平稳降落在山东东营机场。

  同日,我国自主研发的ARJ21飞机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完成了生物航煤试飞工作。

  据介绍,这是国产商用飞机首次加注生物航煤,试飞成功证明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煤拥有非常良好的飞行性能,有利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为推动生物航煤自主化,中国石化开发了专用催化剂和工艺,并在镇海炼化建成我国首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该套生产装置年加工能力为10万吨,若满负荷运行,一年基本能消化掉一座千万人口城市回收来的“地沟油”,不仅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每年还能减排二氧化碳约8万吨。

  IATA预测,截至2025年,全球可持续航空燃料使用量将达到700万吨;2030年将达到2000万吨。

  以目前我国每年3000多万吨的航煤消费量计算,如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55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5亿棵。

  而且,废食用油市场行情报价约6000元/吨,经过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工艺,废食用油能够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其价值也增长至约合1.8万元人民币/吨,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创收”路径。

  据光明网评论,一家全球领先的航天航空企业中国区负责人曾明确说,中国应限制“地沟油”出口。

  作为全球最大“地沟油”出口国,去年留在中国本土的废食用油并不多,甚至已经处于完全跟不上供应的状态。

  这对转化可持续航空燃料而言并无利处,此时此刻,留住“地沟油”也是留住了绿色GDP。

标签: